一、 為什么要開啟數字化轉型升級之路
(一) 行業發展大勢所趨
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在賦能行業推動發展的過程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顛覆,傳統建筑行業也是如此。數字化轉型對傳統建筑行業產生的影響將讓中國經濟發展受益,這是因為傳統建筑行業在中國經濟占比較高以及行業數字化整體水平較低,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行業效率提升所帶動的經濟效益遠超過其他行業,同時解決未來行業從業人士大量減少的問題。從國家角度,國家希望通過數字化把工程建設作為國家的名片推向更大的市場。
(二) 企業發展必然選擇
進入新時代,面對數字經濟滾滾浪潮,中國十九冶站在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到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企業贏得完全市場競爭的必備法寶,是重組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改變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是事關企業未來生死存亡的戰略抉擇。
尤其是自“十三五”后期以來,中國十九冶業務規模極速增長、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經營管理也面臨著項目類型愈加復雜、精細化管理難度越來愈大,原有信息系統多為信息孤島,企業管理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因此,中國十九冶從企業發展的全局高度,以“一把手”工程的政治責任感,規劃確定了“數字十九冶、互聯十九冶、協同十九冶”的數字化頂層設計理念,全力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三) 管理提升必經之路
數字化意識淡薄、管理方式粗放。工程建設項目周期一般較長、人員流動頻繁,工作不連續,項目管理規定性動作缺失,經濟管理方式簡單粗暴,數字化意識淡薄,造成過程資料缺失,管控成效不足。
管理不成體系,互聯互通水平低。工效低、效率差,關鍵指標管理散亂;數據信息孤島多,互聯互通水平低下,造成管理缺位,考核激勵作用發揮不充分。
信息不對稱,協同難度大。受制于粗放的管理方式和煙囪式的信息孤島,信息采集方式單一且不對稱,重復工作,數據質量差;責任界定不清,合同糾紛多,各方協同難度大。
市場競爭激烈,商業模式創新不夠。管理體系和管理通道不順暢,在完全市場競爭條件下,制約著商業模式和業態模式的創新,難以為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作為國有企業,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清晰認識到轉型需求的緊迫性,不能因為數字化轉型存在現實苦難退縮,要全力以赴追趕國際大型企業模式,樹牢國有企業大國脊梁。
二、 如何讓數字化為企業管理如虎添翼
(一) 頂層設計理念,指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方向
在遵循“數字、互聯、協同”頂層設計理念的基礎上,規劃建設了基礎支撐系統、核心業務生產系統、數據治理應用分析系統和決策支撐展示平臺,從而構成了中國十九冶的全景數字化運營平臺。
在業務生產系統層面,按照“1326”的原則將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九種狀態、八個轉換”的鏈式管理模式進行了具象的落地,即搭建1個主平臺(業財一體數字化管控主平臺)、3個業務中臺(項目經營管理、財務共享管理、智慧建造管理)、實現2個對接(縱向與母公司中國五礦的企業數字大腦對接、橫向與基礎支撐系統對接)、做到6個統一(數據、制度、標準、流程、操作、結果統一)。在數據治理和決策支撐平臺層面,由數據湖全量匯聚業務生產系統數據,與業務系統解耦,通過數據標準化治理建設,構建多維度的數據分析展示,提高企業數據管理能力,提升數據訪問性能,以數據驅動運營和決策改善,做到持續的價值輸出,形成數字化轉型堅實的底座。
(二) 未雨綢繆,BIM助力智能建造
在工程項目施工前,利用BIM技術在計算機中進行建筑物的三維虛擬建造。大到建筑結構、墻面、小到消防裝置,都能清晰呈現。作為建筑業數字化的重要應用技術,BIM技術在中國十九冶建筑項目中使用廣泛。近幾年,BIM技術在工程項目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應用越來越成熟,BIM的優勢就是可以將設計、施工問題前置,方便及時調整,減少物料損耗,降低成本。我們致力找出BIM技術與設計,施工,運維過程的契合點,通過不斷提升設計與施工的協調融和度,為項目策劃,資源配備、進度計劃,項目運維等提供平臺+工具+方案的數據和技術支持。
(三) 插上“智慧工地之翼”,讓管理者擁有“千里眼”、“順風耳”
智慧工地大屏系統的使用,可以實現對施工現場的全生命周期監測與管理。智慧工地大屏系統自啟用以來,目前已經實現了項目全覆蓋,可以遠程實時查看工地生產動態,現場環境與人員的定位,同時還能對施工人員進行實名制管理,對特種設備和施工環境進行監測。實現項目人員、材料、機械設備等生產要素的數字化智慧管理,從而使項目實施更加規范、高效、安全。實現建筑業全過程、全要素、全參與方的數字化,不僅需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擁有新技術,還需要暢通企業內部環境流程。中國十九冶不斷推進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的數字化體系建設,將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環節,通過模塊化、流程化、清單化的方式來呈現。
(四) 打造業財一體化平臺,行穩致遠數字化轉型之路
業財一體化系統平臺,將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九種狀態、八個轉換”鏈式管理模式中的結構化數據要素以35個功能模塊,127個體征清單的形式予以落地。建成業財信息一體管理系統,最顯著的成效就是改變了數十年來的業務、財務兩張皮現象,形成了項目跟蹤、投標到項目竣工決算交付的全生命周期閉環管控,改變既有的管理思路、管理架構、工作流程,重新定義企業經營管理的內涵和外延,為企業全面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基礎。未來,中國十九冶將繼續行穩致遠數字化建設道路,努力成為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為建筑企業及行業數字化發展貢獻力量。
三、 如何持續性推進數字化建設之路
(一) 新技術深刻變革,驅動社會進入數字化、智能化時代,企業應當形成自身的轉型方法論,才能活下去
信息化建設需經歷“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三個必然階段。信息化—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開始普及,各類系統套件部署、軟件工程傳統瀑布式開發;數字化—云、管、端技術架構,數據庫、大數據平臺,核心業務系統打通,敏捷開發,業務系統云化、中臺化;智能化—端、邊、云、網、智新技術架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日益豐富,云計算/大數據/5G/物聯網技術成熟,業務與IT融合、開發與運維融合。
要樹立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活下去的新理念。運營要通過數字化運營和新技術運用,優化業務流程體系,減少資源內耗,提升決策質量,實現降本增效。戰略要依托數字化技術,創新業務形態和商業模式,建立戰略新優勢,打造新增長引擎。行業和社會責任要開放數字平臺和轉型實踐,打造開放生態,賦能行業整體升級,履行社會責任,創造生態節能減排共贏的價值。
(二) “一把手工程”親自抓落實是成功關鍵
信息化、數字化是一把手工程,更是全民工程。需要喚醒業務戰線領導的緊迫感,讓業務來推動數字化建設,沒有哪一個業務戰線不深度參與的數字化項目是成功的。需要強化資源統一調配,打破部門墻,清晰定位權與責,破除本位主義。加大向各層級宣傳培訓的力度,一方面改變理念和習慣,另一方面熟練掌握使用系統的各項功能,只有強有力的助力,才能行穩數字化建設之路。
(三) 開放性、低代碼平臺,是持續數字化建設的基礎
數字化建設不僅僅是買個軟件,可以開箱即用。平臺是什么不重要,它僅僅是個名詞,可以有各種定義,關鍵是如何給它定義,為什么這樣定義,這樣定義對企業有何價值。數字化平臺是個性的,沒有哪兩家企業的業務和核心競爭能力是一模一樣,可以照搬,沒有哪家供應商的產品或平臺完全與你的業務契合。數字化平臺是標準的,僅在于平臺能力的沉淀有相對統一和明確標準。數字化建設不是一錘子買賣,要持續建設與投入。選擇開放性、低代碼平臺可以降低后期運維及開發難度,方便使用者結合自身特點,做契合企業館模式的定制化開發。
(四) 借合作伙伴之“東風”,打鐵還需自身硬
數字化建設如何選擇合作伙伴,四大咨詢公司?本土咨詢公司?開發型公司?還是自建?數字化建設永遠不能全心全意依靠合作伙伴,他們只提供技術支持、方法論和思維參考,戰略和業務落地永遠只能靠自己。
(五) 同步建設運維及開發團隊,為數字化建設保駕護航
平臺建設固然重要,長期運營更重要,數據運營、數據處理、數據治理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同步培養一批數字化管理后備人才,才能確保優化和提升空間,提升議價控價主動性,避免長期受制于人。